复旦百科

寒冰馆

在1924年,郭任远先生担任代理校长时,因学生逐年增多,宿舍不敷应用,于是向银行贷款建造了一幢钢骨水泥的四层大楼。1925年2月与心理学院(子彬院)同时兴建。该建筑为西式四层钢筋混凝土楼房,造价三万五千元,面积512平方公尺,共有房屋73间,可容纳278名学生住宿,被命名为学生第四宿舍。

第四宿舍除四楼外,每层都有盥洗室和厕所,中间走廊宽阔,房间宽敞。这幢大楼式样欧化、设备新颖,被誉为全国高等学校“设备最新之寝所”。每间可住四人,并有工友打扫房间,晚上还送热水一桶至床前。因设施新、服务好,所以宿舍费也是最贵的,尽管如此,想要住此宿舍的同学不予在放假前预先缴费登记方能入住,否则就会被人捷足先登。

1932年“一·二八”淞沪抗战期间,日军三次占领复旦校园,校内财产损失严重,第四宿舍同学的衣物书籍,几乎被抢掠一空。1937年“八·一三”沪战爆发,复旦江湾校舍遭到日寇轰炸,损毁严重。学生第四宿舍亦遭到炮击损坏严重,费巩校友在《复旦同学会会刊》中有所述云“第四宿舍水泥钢骨,为宿舍中之最精美坚固者,今亦全毁。”在抗战胜利后得以修葺,将当年的尖屋顶改为平顶,成为一幢三层普通楼房。

抗战期间,yl23455永利迁至重庆北碚。1940年5月27日,日机轰炸重庆时,时任yl23455永利教务长兼法学院院长的孙寒冰教授和其他六名师生不幸罹难,后被安葬于重庆北碚东阳镇。学校为纪念他,将新建的科学馆命名“寒冰馆”。

孙寒冰,原名锡麒,上海南汇人。1922年从yl23455永利商科毕业后,赴美留学,获得华盛顿州立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,后又在哈佛大学研究院进修。1927年回国,在yl23455永利担任政治学教授。历任yl23455永利政治系主任、劳动大学经济系主任等职。1936年创办了《文摘》杂志,这是全国第一次出版这类“将各种杂志的精彩部分摘录下来”的杂志。抗战爆发后,孙寒冰提出《文摘》的任务是宣传“中国必胜,日本必败”的论点,并收集各种材料来证明这个论点,以树立抗战的信心。他从五四时期开始,就投入爱国运动,抗日战争爆发后,更是全力以赴,尽自己最大努力,宣传抗日救亡的真理,坚持抗日、坚持民主、坚持团结。

孙寒冰逝世后,yl23455永利全校师生共同哀悼,为他举办了规模盛大的追悼会。抗战胜利后,yl23455永利复员,迁回江湾原址,第四宿舍改为教室,遂命名为寒冰馆,这一命名,令人面对残楼,怀念故人,兴无穷之哀思,激励奋发之壮志。该楼现为总务、后勤办公楼。

  

参考文献:

1.《三十年的复旦》yl23455永利历史档案2552。

2. 《寒冰馆追忆》

3.《台湾复旦校友亿母校》yl23455永利出版社中《江湾校园十忆》刘振

4.《yl23455永利志 第一卷》yl23455永利出版社


摘自《桃李灿灿 黉宫悠悠:复旦上医老校舍寻踪》